到中环去,寻找殖民时代的遗迹,圣约翰座堂,是1860年代造的,政府山旁边,政教合一。等了15分钟,门口一辆送水车开走,才得此照。
1970年代的房子,水平不差。
右手的牛奶公司仓库,改成外国记者俱乐部,Fringe Club, 是艺术的地方。
往半山,不断地上下,天天如此,考验腿力的。
原来的鼠疫研究所,1905年建在太平山区,拥挤山区的一方绿园。
下到皇后大道中,1855年就开辟成道路,房子却都是20世纪的。
上面皇后大道,下面德辅道,棚户旧区改成办公广场,楼上平台下望。
不知道為什麼,勺子特別喜歡這樣上下有坡度的街區,家附近也是這樣。。。 看你照片裡的香港這些地方也這樣。
勺子老师,上下坡,看起来有点不寻常。走起来,吃不大消,尤其对老人家。深圳好像上下坡不多的啊。
觉得香港房子盖得很挤,外行地问一句,楼间距够吗?
飞扬老师,香港沿用的 建筑条例,比较古旧,所以,发展商能盖多少,就盖到最大了。拿到内地,是不合格,不卫生的。
我今年夏天一定要再来吸几口香港的自由空气!
把宝贵假期,用在小岛香港,太痴心了吧?
我公司里面有个法国女孩,刚从香港读书回来,我给她看你的照片,她居然喊我以前就住在这条街上。 不过香港城市景观这么密集,西人又这么喜欢聚集在中环,这地方随便拍十张照片都能八九不离十地把大家常去的地方一网打尽吧。
弹丸之地,美景不少。说不明白,殖民到底好是不好?70年代就这么漂亮了,俺可是没见过哦。
谢谢树奶奶来访。 7小弟,西方来的人士或年轻人,为何那么喜欢聚居在中上环那一代?大概有些特殊的气味吧。
去了香港N次,可是每次看到照片还是觉得新鲜。。我都不知道每次去香港我都看了些什么?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 Log Out / Change )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Google+ account. ( Log Out / Change )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 Log Out / Change )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Notify me of new comments via email.
不知道為什麼,勺子特別喜歡這樣上下有坡度的街區,家附近也是這樣。。。
看你照片裡的香港這些地方也這樣。
勺子老师,上下坡,看起来有点不寻常。走起来,吃不大消,尤其对老人家。深圳好像上下坡不多的啊。
觉得香港房子盖得很挤,外行地问一句,楼间距够吗?
飞扬老师,香港沿用的 建筑条例,比较古旧,所以,发展商能盖多少,就盖到最大了。拿到内地,是不合格,不卫生的。
我今年夏天一定要再来吸几口香港的自由空气!
把宝贵假期,用在小岛香港,太痴心了吧?
我公司里面有个法国女孩,刚从香港读书回来,我给她看你的照片,她居然喊我以前就住在这条街上。
不过香港城市景观这么密集,西人又这么喜欢聚集在中环,这地方随便拍十张照片都能八九不离十地把大家常去的地方一网打尽吧。
弹丸之地,美景不少。说不明白,殖民到底好是不好?70年代就这么漂亮了,俺可是没见过哦。
谢谢树奶奶来访。
7小弟,西方来的人士或年轻人,为何那么喜欢聚居在中上环那一代?大概有些特殊的气味吧。
去了香港N次,可是每次看到照片还是觉得新鲜。。我都不知道每次去香港我都看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