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08

推荐信

        每年元月開始,要求寫推薦信的電郵、電話、來條、來客就開始陸續出現。七八年前,推薦信大約每年寫十來封。今年四月份未完,出信已經突破三十封,而且請求還是源源不絕。我在諸同事中,如果不是“之冠”,也是寫得很多了。         對我這樣一個本就事務繁多而且記憶衰退的人,推薦信成了這大半年的沉重負擔。負擔是一回事,而且恐耽誤了同學們的大事。因為那些電郵跌進了每日來郵的大海中,隔了幾日,也就忘了差不多了。打電話來也比較糟,因為有些同學兩年三年或更多年沒見面,他(她)還用熟人間快速或含混的口吻說,“我是某某同學…”或某某英文名,其實我是多數對不上形象了。我在這地方教的學生,粗估在千人以上,這位同學如果不是班長或標青學生,我多數是印象模糊的。這也就給寫信帶來更大障礙。         有些學生,上課都不大來上,學校組織的活動也不大參加。老師哪會記得你?要挖出些好話並湊像樣那張紙蠻吃力的。這就是有些信老也出不來的原因。勉強寫出來也很空洞。不少學生,老師的書都不讀不買,他從老師那裡又能學到些什麼呢?又如何瞭解老師是如何思想的呢?另外,常有同學說要請吃飯什麼的,這也不大好意思,小青年的工資畢竟還比較微薄,弄到最後都是我請。我哪有這個時間和精力。         有些同學的信比較容易寫。這些同學是班裡的設計尖子,他們的功課感染和感動過我;或是做事主動積極的,班長啊,或是學校活動的積極分子;或是在我的設計組裡有明顯進步的;或是畢業論文或大設計项目帶教過的、刻苦鑽研的;或是做過本人student helper、勤懇幹事的;或是普通話和英文說得好、經常提問發言的;或是尊師重道的。而這幾類特點常常重疊在某些同學身上,因此,這類同學的信會出得快而且詳盡。        如果實在要我出信的。務請準備以下材料: your CV; your university transcript; representative design work, 2-3 works, in small size; abstract and conclusion of your final year thesis; any other materials which can prove your abilitie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兴趣 | 8 Comments

怀念阿鑑

此文交阿芝同学,转给HKIA网站           那天早上,看見報紙新聞,我們都驚呆了,鑑剛同學… … 這不是真的吧? 我們好像昨天還在一起討論功課,討論建築的朝向、布置、窗的開法;我們坐在電腦旁,討論那最終沒有去成的行程;我們坐在樓道的沙發上,你在問我去外地讀書,還是到內地升學;我們在又一城碰見,你匆匆地告訴我,最近在新做的工程。         阿鑑懷著滿腔熱情和理想,來到城市大學。中學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城市大學把他重新投入熔爐煆造,認真分析題目、準時交功課、學著主動地鑽研自己的project。阿鑑和阿芝,互相扶持,共同進步。少不更事的沙田小子,看清了前路和方向。從城大到QUT, 從Brisbane 到 Adelaide。城大的老師,欣喜地看著你踏出的每一步。我們知道你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我們知道你在不斷地靠近心中理想的目標。是城大的兒子,父母總是惦記的。         28歲,還有多少綺麗的夢要做,還有多少宏偉的大厦要平地而起,還有多少的設計獎要去奪取 – 阿鑑,你却心中想著別人。你的事可不可以早點讓大家一起來分擔?          阿鑑,五年後的這一天,我們整班師生,還有其他届的兄弟姐妹,又在課室相聚,爲了紀念,却默默無語。你沒有走完的路,我們一步步堅實地走下去;你沒有砌完的房子,我們一磚一瓦地砌上去。你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也是你的一部分。我們永遠在一起。   城市大学校长的信贴于此:  

Posted in 友情 人生 | 2 Comments

回到四毛七分

   近20年前,1港币 = 0.47人民币。那时文员、店员的工资3千,港大毕业生的工资6千。港大食堂的碟头饭5元7元,12元是超豪华的盒装定食。      1997年时,100港币=110人民币。小职员的工资涨到7千8千,3万元也请不到港大建筑系的硕士生。食堂里的学生饭 12-20元蛮丰富的。    过去十年,香港的经济大落又大起,小职员的工资好像没啥变,建筑系毕业生又恢复了97时的抢手吃香。米涨价了,肉贵了,但食堂里的饭菜暂时还是按兵不动。港币却在不断缩水,正朝着4毛7分的方向滑下去。香港早就边缘化了。    上海的朋友们,正在准备到香港开公司,买房子,(车)高气昂, 半山的房子不贵,西贡的海鲜好味。上海是揾钱拼搏战场;香港嘛,山青水秀,旅游养老好地方。    阿理是半退休心态,见惯河东河西。千亩良田不过白饭一碗,百间豪宅不过板床一铺。少欠债,不奢望。三两知己,明月清风,浅酌一杯,做不到富爸爸,做个笑爸爸可也。   Devenport, Auckland  

Posted in Travel | 8 Comments

坚固的建筑 短暂的生命

本文载 香港文汇报,2008年3月31日,谢谢韩编辑   過去人們講,建築是寫在石頭上的歷史。石頭壘成的建築,如三千多年前的希臘神廟、 半圓形劇場,兩千年前的羅馬鬥獸場、萬神廟至今依然屹立在大地上。我國的石窟和木構建築也在中華大地留存了一千多年,讓後世憑弔歷史長河和讚歎先人的偉績。人們將“永恆的”、“歷史紀念碑”等等美譽加在這些紀念性建築上,確實當之無愧。 從古至今,興建房子,一般都是有錢有權階級的決定。勞動人民當然也建造自己安身立命的棲所,但由於一般的底層人民財力資源所限,建造的房屋難以耐久。進入現代社會,政府和財團為社會、經濟和生活目的建造基礎設施和房屋建築,耗用大量自然和社會、財政資源,建造房屋,百年大計。一般鋼筋混凝土的建築,也確實能夠工作五十年、一百年。如本港的青馬大橋,設計壽命就有110年,維修得當,還可以更長久地使用下去,造福本港和珠三角人民。   地產經濟硬道理 房子越來越堅固了,然而房屋的壽命卻越來越短。以我們的中央商務區中環為例,十九世紀中葉已經開埠,現在的建築大部分都是二十世紀60、70年代以後建的。1936年建造的滙豐銀行總部,裝飾藝術風格,是遠東最宏偉的建築之一,過了40幾年,就給拆了。原址有了現在的“未來主義”式滙豐銀行大樓,當然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精品。以滙豐的財力,Norman Foster設計的偉大銀行建築,就不能另覓地方建造嗎?滙豐銀行旁的中國銀行建於1951年,現在真是碩果僅存,阿彌陀佛了。滙豐斜過皇后大道東,原是希爾頓酒店,才建了不到三十年,就給據稱是“高科技”3G式的長江中心取代了。希爾頓酒店年代,路人還可入去張望一番,現在的商業公司總部可是戒備森嚴,閒人莫入。21世紀初,富麗華酒店拆了,現在麗嘉酒店又在案板上。“可持續發展”、“利用舊樓”、“集體回憶”的理由再強,都敵不過地價地產的硬道理。 最驚心的實例,莫過於紅磡海旁的末代居屋紅灣半島。在地價金貴的海旁建居屋,然後停售居屋,空置數年,浪費社會資源,本就是政府左右搖擺政策的產物。居屋歸還發展商,這好端端沒人住過的高層住宅,在算盤撥弄後,竟成為只有拆掉重建豪宅才合算的生意。消息一出,引來本港各界的強烈不安和抗議。 最後,發展商總算從善如流,原樓改建,飛灰走石斬殺新樓的慘劇沒有在我們這個文明的“國際大都市”上演。2007年面世的“海濱南岸”不算太漂亮,卻也給發展商賺了個盆滿缽滿。   內地後來居上 然而在我們的祖國內地,“地產經濟”發展了不足二十年,算盤卻撥得比老牌資本主義還響。 奧運會、亞運會、世博會、大學城、高新園,什麼“歷史”偉業都在蠶食著可憐的耕地和城市的樓群。 在上海和北京等地,市中心的弄堂和胡同拆得差不多了,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造的新村住宅樓擺上了要拆的議事桌。二十多年樓齡,香港的太古城、黃埔花園、沙田第一城還是炒家的熱點,到了內地就該壽終正寢?上海黃浦江蘇州河交匯處,原有猶太教堂。1991年拆了教堂建成了文匯報大樓,20幾層高,內地的報社建高樓,在當時還是新鮮事,設計得也不錯,該大樓一直是上海報業發展的里程碑。可惜,如此美侖美奐的大樓,才用了15年,又給爆破了,真讓人心疼。理由是給大財團開發的“外灘源”讓路。我們這個發展中國家,本已消耗著世界上一半的水泥鋼材,以現在建築的短壽命報廢率,豈不是要耗費更多的社會和自然資源? 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哪一天才能真正戰勝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算盤?我們的“發展”,可不可以更協調的步伐前進?       炜文先生拍的上海,见到生活中的无奈和真切。     城市生长的经纬,生活的痕迹,都一抹而去了。     但明天,好像还是充满希望的。谢谢王老师,给我们看这么精彩的照片。

Posted in 新闻与政治 | 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