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November 2015

《营山造海 – 香港建筑1945-2015》Transforming the sea and mountain – Hong Kong architecture 1945-2015

19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先进的西方远在天边,香港是就近学习的模式,管理经验、建筑环境和学校教育,都传授到内地。那个时期,无论是香港的经济和建设,都达到了高峰。1990到1993年出版的几本中英文书籍,记录了香港直到1990年的建筑和发展。之后,我国内地的建设逐浪热潮。从21世纪初开始,关于中国城市建筑的中英文书籍大量涌现,“中国建筑”成了学术热点和显学。在中国建设的大潮中,香港及其建筑自然退到边缘。2006年起,香港本地出了些建筑书籍,但都不足于全面反映此地的建筑状况。 香港战前100年的建筑,留存不多,质量普遍不如上海。香港的真正发展,起始于1950年代,1970年起,进入飞速上升轨道。对1970年以后建筑的记录,目前的书籍杂志,都仅在实例介绍。有鉴于此,我想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香港建筑梳理一下,我的视角是从大中华和世界看香港,哪些有价值,哪些可以略过。香港的限制境遇和设计策略,可以贡献于世界。在规划和城市研究的国际期刊上,香港理论和案例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人在香港,有的东西,想起来就去现场看或拜访人,比较方便。 经过断断续续的 4年时间,写成初稿《城境 – 香港建筑1946-2011》,此书2014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香港和台湾,颇受欢迎。目前第三次印刷版已经面世。 学生、朋友和前辈看了此书,有的提出宝贵意见,有的提供新的线索,因此又积累了不少资料和心得。《营山造海 – 香港建筑1945-2015》 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经过一年时间发展起来。 有人说,这是“加强版”,英文就是 consolidated edition. 这一版增加了一章,将11章分为三个部分,置入战后到1971, 1972-1997及 1997年以来的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自己的重点,各章以建筑类型为主,所有的类型都一直讲到最近,使得材料比较综合丰富。书末的大事记,记录了建设过程的每年事项,使得各章节不必面面俱到。 这本书谈不上学术,如果要“学术”的话,每章都是一个博士论题,还需要几个人、几年的时间来研究。我只是把所知道的事情梳理成一个大纲。 写这段时间历史,首先要把事实搞清楚,把何时何地发生过什么、牵涉到谁、如何发展等等搞清楚,条理地写下来,对学术就是种补白的贡献。香港建筑,其实从来不受什么理论的摆布,有的建筑,会有这样那样的倾向。实用主义,也是“主义”之一。你到旺角铜锣湾上环大角咀走一走,就知道寸土寸金的意义、高密度和建筑规管在香港的迫切。 再宏观些, Ackbar Abass 等对香港资本主义的批判、Manual Castell 等对公屋和公共消费的评论、David Fauer 等对殖民地和去殖民化的研究、 TOD、关于空间消费和生产、公共空间公众利益等的研究,对香港建筑的思考,都有帮助。我们的研究小组,在这些方面,已写了些文章,部分已经在海外和内地期刊发表。这也反映在本书的写法、说法和实例取舍上。另外,建筑书总是要写到建筑实例和设计手法,这些实例,有数据、描写和图照,因此就总是形而下的产物。 简体版书得到支社长的大力支持,稿子于2015年4月下旬交到出版社,开始排版,照规矩不能再改了,但我脑子里时时会泛起些新的想法,所以就这里加那里改的,同济出版社北京分社的秦蕾、杨碧琼两位编辑,一次次容忍我的修改,她们和我一样,都期盼完善和精品,感谢两位美丽姑娘的耐心细致、精益求精和无限创意,仅封面设计就搞了好几轮出了20来个 方案。版面上的文字或纠错,则从5月份一直改到上印刷机前的11月份。封面上的四个字是我九三老爸写的,网上200多位朋友就封面设计提出宝贵意见,所以这个封面也是民意的结果,谢谢大家。 《营山造海》交稿,英文版开始投石问路,过去七八个月,收到一些海外匿名评审者的意见(评审者多是学者,对香港好像都比较熟悉),有的严厉如疾风暴雨,海外学界对香港建筑题材的看法和期待,和中国读者不同, 也促使我重新整理和思考。在繁体和简体版中,都没有全面描述私人发展住宅,当时觉得没有地方挂放。英文稿去掉了中文稿的两个章节,增加了私人发展住宅及发展商的章节。 有些图和统计计算,需要更新。 英文版除了和外国的理论挂钩外,也增加了较多的个人(flâneur) 式的观感,这种东西,中国人看起来,毫无价值。但英文学术书上有先例,读来生动,我也学了下。反正中文稿没改到、最近新想到的,全部进了英文稿。感谢国际学者们的评审意见,A contract was signed with Springer. Manuscript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Academy, Books | 2 Comments

北京深秋 Can design change the society?

Beijing, industrial heritage, Germany, Bauhaus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艺术人生, Life experiences |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