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洲头 Lok Ma Chau Loop

20世纪的前一两年,港英政府向大清帝国借地,一条线划到了深圳河边。但之后的半个世纪,这条边界都是任人出入,一直到1950年代,深圳这边才开始屯守边关。20世纪最后的英国殖民地,不断地受着难民潮的冲击。渡河的、游水的,上到彼岸就是自由、存活和希望。1967年1月,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一家,从北京到广东,历经艰辛,终于过河上岸。那是文革黑云中的一丝闪电。1989年6月后的两年,爱国青年避开阻拦,纷纷登岛,去往他乡世界。这个1000平方公里的小岛,是港口、堡垒和前哨。

1979年深圳特区,闹市中心和火车站,就设在罗湖口岸。10余年后,深圳湾前高楼林立密布。而香港一侧,却一直是禁区。和深圳接壤的陆路和水岸,统统是禁区,宽度在几百到千余米之间。禁区内长期人烟稀少,林木茂盛、水鸟栖息,和深圳的繁华都市形成截然对比。

小岛的土地愈发紧张,这几年开发禁区的声音高涨。香港政府着手开放大部分禁区。我们的设计课过往曾经以将军澳堆填区、启德机场和甘肃敦煌山庄作研究。今年W总说继续支持我们在外地做设计,可能的地点在新疆和浙江。但我觉得本科生(4年级)的设计课,一个班30多人,跑那么远的地方,很不方便的。

在看了若干可能的香港禁区计划后,我们选定了落马洲河套作为设计题目。这块地原属深圳,深圳河蜿蜒弯曲,经常泛滥,1997年在这块地的北部,将深圳河拉直,这块地成了河套小岛,划归香港。目前在深圳一侧的福田口岸,由深圳规划为金融、住宅和口岸贸易区,河套则由香港计划为高等教育、高新技术区。在河套的后面,为配套支援区。在所有的禁区中,这块地为岛形,和深圳的关系最为密切和敏感,在这里做设计,会有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一眼就看中了这块地。

现在的科技发达,各种政府文件、咨询报告、网上地图,cad drawing,资料可说是应有尽有。规划署的官员反复说,到了那里,连路也没有,只有草和树,没什么好看的。但我觉得,做这样的设计,人到现场去感受,还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我们向边境警署申请禁区纸,申请表格、信件、和规划署的往来电邮、身份文件、保险公司文件、巴士公司文件… … 前后传真了5-60张纸,和警署阿sir 通了10几次电话,学生又去跑了好多次,前后历时2个多月,直到预定参观的前一天,才拿到这张通行证。

在未进入禁区之前,落马洲有个山包制高点,做了个瞭望台,可以大致看见河套区的一部分。这个地方已存有半个世纪。那时好多的华侨,回不了祖国。到香港一游,站在这里,向神州眺望,满眼热泪。那时候北望神州,看见的也只是深圳的乱岗和稻田。进入落马洲河套,现在只有一条路,到深圳河边。当禁区取消后,这条河边道就成为边界的巡逻路,两边都是铁丝网。未来的大学园区,并没有沿河散步道,除非将后面的道做高,超过铁丝网。

目前我国各地的大学城,多数都是土地浪费、规划松垮,校园则沿用旧有模式。广州大学城占地47平方公里,在本校园内走动都困难。深圳大学城也就是拨地,将几个大学放在一起,教师开车,学生踩单车,步行根本不行。上海松江的大学城,一校一园,门口岗哨,内里则空旷。校园规划完全依循传统形式。更不要谈闵行、宝山等地的大学城吞噬了多少宝贵农田。许多大学老校园,占地都是几千亩,在原校园内稍微建得紧凑些,完全可以应付以后的发展需要,根本没有必要到几十公里外去霸占农田,搞得教师学生远离市区,怨声载道。

英国校园的四方院内,学术气氛亲切浓厚,草地和自然风光,美得惊人;美国城市街区里的校园,和城市生活结合紧密。郊外的校园,当然也得开车。这些规划方式,零散片断地搬到中国,统统走了样。落马洲河套,87公顷,已经小过国内一般院校的校园,这个特殊地方, 应该是一个有意思的园区。

About Charlie 阿理

上海弄堂长大,云游漂泊一生,栖身南国小岛,渴望自然和自由的空气。 Perched in the Southern China Sea and long for breeze and fresh air.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Academy, 人生感悟. Bookmark the permalink.

13 Responses to 落马洲头 Lok Ma Chau Loop

  1. 指尖飞扬 says:

    阿理老师希望设计紧凑点,那国内不是地大么,不会像香港那么精打细算的。看看你领着学生实习的样子,觉得很有趣。要是有幸站在旁边听听,一定更有意思。

  2. 阿晞 says:

    金山的新校区最为令人发指,彻底的大而无当。从最靠大门的楼走到大门就是一公里。中国是没有property tax啊,要是按占地收税,看他们造多大的校园!绿化在搞,但树还没有长起来。大热天要从一个楼走到另一个楼,真是需要意志坚强。

  3. 本是一家亲,竟然有禁区,实在是浪费。

  4. 7 says:

    國內審批新校區的官員都應該去參觀一下城市大學,看看國內那些聲稱老校區擁擠要建新校區的理由是多麼地不成立。

    • 国内的大学领导和设计师,1990年代要造新校园,纷纷到香港考察。但之后,他们觉得香港比较落后,就不来了。现在考察校园,一去就要去到美国加州斯坦佛。其实,城大和理工的模式,作为市区内紧凑校园,还是可以的。

  5. 凤舞旷宇 says:

    阿理教授,你那第一张照片上白框圈起的是什么?那是看到的深圳吗?
    你说英国校园美得惊人,哈哈,看样子我真没福气去这么好的学校。我读硕士的学校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到处是乌鸦和不能吃的栗子树。
    读本科的时候那地方倒不错,记得公寓窗户正对着海,整整看了两年海景。很写意。:)

    • 白框圈起的地方,是落马洲河套。
      英国校园令人心悸的地方:诺丁汉大学、Duhram University, Cambridge and Oxford. 你看海的那个地方,Plymouth 海堤,旷野而纯朴,像是回到了披头四的1960年代。

  6. 珮竹 says:

    中国大学的校园跟国外的相比,就好比中国大学的学术跟国外相比一样,总也还是差那么一点点。

  7. Li says:

    国内现在的大学环境设计一味模仿国外,倒是完全没了风格,倒更希望能保有些许从前书院的风格。

Leave a comment